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

好文分享 ~ 命运在哪里?



一位禅师经常和众人谈到“命运”这个词。 一位忠实的听众一直坚信着命运的说法,所以,他每天都在盼望着生活会发生奇迹。他想:既然有命运,那么,一切都由命运来安排吧。 然而,年复一年,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,没有辉煌和光明,只有灰暗和贫困。他想,难道是自己的命运注定如此吗? 带着疑问,他去拜访禅师:“您说,真的有命运吗?” 禅师让他伸出左手,指给他看:“你看清楚了吗?这条横线叫爱情线,这条斜线叫事业线,另外一条竖线就是生命线。” 然后,禅师又让他跟着自己做一个动作:把手慢慢地握起来,握得紧紧的。 禅师问:“你说这几根线在哪里?”那人迷惑地说:“在我的手里啊!”“命运呢?” 那人终于恍然大悟,原来命运是在自己的手里,而不是在别人的嘴里。 彻悟之后,那人决心用行动去改变自己的命运。在努力的过程中,他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和困难。每当这个时候,他就会想起禅师的话:命运在自己手里,而不是在别人嘴里。于是,他就暗暗地把手握起来,每当把手握起来的时候,他就发现自己找到了动力和信心。 握紧你的拳头,看看命运究竟掌握在谁的手里? --释观如法师

2010年11月26日星期五

六字大明咒(梵唱)

六字大明咒~"嗡嘛呢呗美吽" 的意思 =身如莲花一般清净。

2010年11月20日星期六

苦的直接起因


真实世界与童话世界完全是两回事,没有人能够“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”。我们无法逃避生命的真相—生命是不完美、不圆满、不尽如人意的—这就是苦的真理(真谛)。

既然真相是如此,那么当务之急就是要知道,痛苦是否有起因;如果有的话,是否能够去除苦因,以止息痛苦。如果痛苦的起因,只是一些毫无脉络可寻的偶发事件,我们完全无法控制或影响它们的发生,那么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,我们只好放弃寻找离苦之道。或者,如果痛苦是由独断独行、莫测高深的全能主宰所控制,那么我们该做的,是想办法讨好这位主宰,恳求他不再降苦给我们。

佛陀体悟到,我们的痛苦并不是偶然形成的。就如同所有现象皆是其来有自,痛苦的背后也有原因。对所有的存在而言,这因果的法则---业(kamma)----是普遍而基本的。而且,痛苦的起因也不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。

业(kamma)这个字(或是它较为人知的梵文字karma),一般被解释为“命运”。不幸的是,“命运”这个字的涵义,和佛陀的原意恰恰相反,“命运”是指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东西,是天意,是命运,是命中注定的,然而“业”字面上的意思是“行为”。我们的行为是因,遭遇是果:

众生拥有自己的行为,继承自己的行为,由自己的行为衍生,与自己的行为密不可分;自己的行为是自己的皈依处。行为卑劣或高尚,则他们的生命也一样卑劣或高尚,(众生拥有其业,继承其业,因业而生,业随其身。众生依止其业。其业卑劣或高尚,其生命亦复如是。)

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每一件事。都是自己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。因此,只要我们能主宰自己的行为,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。每个人都应该为造成自己痛苦的行为负责;每个人也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以止息痛苦。佛陀曾说:

你是自己的主人
你创造自己的未来。

事实上,每个人都像是没有学过开车,却蒙着眼睛,在繁忙的公路上开车行驶,这样想平安抵达目的地也难。他以为是自己在开车,但事实上,是车子驾驶了他。姑且不论他是否能到达目的地,只要他不想发生意外,就应该先除去眼罩,学会开车,并尽速驶离危险。同样地,我们必须清楚觉知自己的所作所为,并且学会奉行正当的行为,才能够到达我们真正想去的地方。

三种行为

行为(业)有三种:身体的行为(身业),语言的行为(语业),意念的行为(意业)。通常我们最重视身体的行为,其次是言语的行为,最后是意念的行为。出手打人看来要比出言侮辱要严重的多,而这两者比未说出口的恶念,也似乎更严重。当然,这种看法是根据各国人为制定法律而来。但是,根据“法”—自然的法则—意念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。身体和语言的行为,会因为意念的不同,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果报。

例如,由一位外科医生用手术刀动紧急手术救人,不幸手术失败,导致病人死亡;另一位凶手是拿刀杀死被害人。这两个人的身体行为类似,结果也相同,但是意念则是天差地远。外科医师的行为出自慈悲之心,凶手却是基于怨恨之心。由于意念上的差别,两个人的结局也会完全不同。

同样,在言语上,意念也是最重要的。一个人和同事口角,那是因为愤怒而咆哮。而同一个人在看到他的孩子在玩泥巴,爱怜地骂孩子“笨蛋”,则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心。在这两种情况下,他说了相同的话,但所表达的却是两种相反的心念。说话是心中所存的意念,决定了我们的果报。

身体和语言的行为,以及它们表现在外的后果,都是意念行为的结果。言行的善,要有意念的性质来判断,所以,意念的行为,才是真正的“业”,才是会在未来产生果报的原因。佛陀了解这个真理,他说:

万事万物,由心而生;
至要为心;万法为心造。
若言谈举止出于不净之心,痛苦则如影随行,如车轮紧随于拖车牲口之足后。若言谈举止出于纯净之心,快乐则如影随行,须臾不离。

苦的起因

然而,究竟是何种意念的行为在决定我们的命运?如果心是由识。想。受。行四蕴(四部分)组成,那么是其中哪一部分使苦生起的呢?在痛苦形成的过程中,四蕴或多或少都与痛苦的生起有关,不过前面三者基本上是被动的。识蕴(认知)只是接收经验的原始资料,想蕴(辨别)是将资料加以归类,受蕴(感受)展现出前两个步骤的发生。这三者的任务只是将输入的信息加以吸收。但是一旦心开始生起习性反应(行蕴),就由被动转变成喜爱和厌恶了,心的习性反应带动新的连锁效应,连锁效应的开始生起,就是“习性反应”,所以,佛陀才说:

任何痛苦的生起,
都起于习性反应。
如果所有的习性反应止息了,
所有的痛苦也止息了。

真正的“业”—也就是痛苦的真正起因—是心的习性反应。一闪即逝的喜欢或不喜欢的反应可能不是非常强烈,也没有显著的果,但是它却会有积累的效应。每分每秒习性反应,重复不断的发生,每重复一次就更加强烈,最后就形成贪爱或是嗔恨,这就是佛陀在他第一次开示中所称的“贪爱”(tanha),其字面上的意思是“渴”:是内心对眼前没有的东西,一种永无止境的贪求习性!同时也意味着对于现状,有着同样强烈而难以抚平的不满。贪求和不满越强烈,对我们的想法,言语,以及行为的影响就愈深—因此也制造更多的痛苦!

佛陀曾说,有些习性反应就像水面划过的痕迹,立即消失。有些反应,就像沙滩上留下的线条,早上划的,晚上就已随着浪潮或海风消失无踪。另有一些习性反应,则像是用凿子或铁锤 ,深深刻在岩石上,虽然刻痕也将随着岩石的剥蚀而消失,但是却得花上漫长的岁月。

在我们一生当中,每一天我们的心都不停的产生习性反应。但是,如果我们在一天结束之前试着回想,顶多只能想起当天印象最深刻的一,两件。同样的道理,如果我们在一月结束之前试着回想,顶多只能想起当月印象最深刻的一,两件。同样的,在年终,我们顶多只记得那年印象最深刻的一,两件。像这种深刻的习性反应,非常危险,会导致很大的痛苦!

想要从如此强烈的痛苦中解脱出来,第一步就是接受苦的事实,不要把苦当成是哲学概念或是一种信条,而是接受它存在的事实,它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。如此接受并对苦及苦的起因有所了解,我们就能化被动为主动。学会了直接体认自己的本质,我们就可以步上了离苦的正道。

问题与回答

问:生命中有痛苦不是很自然的吗?为什么要想办法逃避呢?

答:我们一直生活在痛苦中,以致于想从痛苦中脱离,反而显得不自然了。但是,一旦你经验到内心的纯净所带来的真正快乐,你才会了解,这才是心的本来面目。

问:痛苦的经验能否使人更加高尚,并帮助化人格的成长?

答:可以的,事实上,内观的方法就是将痛苦当作工具,使人变得高尚。但是,唯有你能学会如何客观的观察痛苦,这个方法才有用。如果,你偏执于痛苦,那么痛苦的经验就无法使你进步,你只会永远的沉沦在苦海中。

问:刻意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,难道不是一种压抑吗?

答:不是,无论发生什么事情,你学会只是客观地观察。如果一个人生气了,却想要隐藏他的愤怒,忍气吞声,那么,没错,那就是压抑。但是,如果你只是观察愤怒,你会发现它自然而然就消逝无踪。学会如何客观的观察愤怒,你就从愤怒中解脱出来了。

问:如果我们老是观察自己,我们哪还能自自然然地过活呢?我们会忙着观察自己,而没有办法自由或自发地行动了?

答:一般人上完内观课程后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。你所学到的,是一种对心的训练,它让你在日常生活中,一旦需要是就能观察自己。不是说终止一生你都整天闭着眼睛一直练习,而是说,就像做体能训练所得到的好体力,会在日常生活中对你有所帮助,这种对心的训练,也同样会令你强壮。你所说的“自由或自发地行动”,事实上是盲目的习性反应,它们绝对是有害的。学会观察自己,你就会发现,无论何时,当生活中有逆境发生,你都能保持心的平衡。有了平衡的心,你就能自主地决定如何行动。你会采取真正的行动,这行动永远是正面的,永远都是对你自己以及他人有益的。

问:难道没有任何事情,是偶然发生的,没有起因的吗?

答:不可能没有起因的。没有任何事情是没有起因的。有时候我们有限的感官和才智,无法清楚地找出那个起因,但这并不表示没有起因。

问:你的意思是说,生命中的一切都事先注定了?

答: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会产生结果,可能是善果或是恶果。它们会决定我们现在的生活形态,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大致的遭遇。但这并不意味着,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,早在我们过去所作所为时,就已注定了;也不表示,我们的命运也永远无法改变了。事实不是这样的。
我们过去的行为,影响我们的生命之流,流向愉快或不愉快的体验。但是现在的行为也同样重要。大自然赋予我们能力,让我们可以决定自己当下的行为。有了这种自主性,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未来。

问:但是别人的所作所为,也会影响到我们吧?

答:当然。我们受到周遭的人以及环境的影响,而我们也不断地影响周遭的人。举个例子来说,如果大多数的人赞成暴力,那么战争和破坏就会发生,带来许多痛苦。但是,如果人们开始净化内心,那么暴力就不会发生。因为社会是由许多人组成的,所以问题的根源在每一个人心中。如果人人都开始改变,社会就会改变,战争和破坏就会日益减少。

问:如果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他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,我们如何能互相帮助呢?

答:我们的意念会影响他人。如果我们的心中充满了负面的情绪,这种负面情绪,就会对周遭的人,造成有害的影响。如果我们心中充满对他人的正面关怀,充满善念,就会对周遭的人,产生帮助。你无法控制他人的行为,他人的业,但是你可以成为自己的主人,而对周围的人,产生正面的影响。

问:为什么富有算是一种善业?如果是这样的话,是不是说,大部分西方国家的人都有善业,大部分落后国家的人都有恶业?

答:仅只富有,并不能算是善业。如果你家财万贯却仍是痛苦不堪,这万贯的家财又有什么用呢?拥有财富又享有真正的快乐――这才是善业。无论你是否富有,最重要的是快乐。

问:都不起习性反应岂不是很不自然?

答:如果你所经历的都是不净心念的不良习性,确实会觉得:不起习性反应是很不自然的事。
但是,对一个清净的心而言,时时保持不执著(不起习性反应),充满爱心,慈悲,善念,喜悦,平等心,是非常自然的事。好好体验吧。

问:都不起反应,我们如何生活呢?

答:我们不要起习性反应(react)而要学习以平衡的心去采取行动(act):内观者并不是要变成像植物一样静止不动,而是要学会如何积极正面地采取行动。如果你能将你的生活模式,从习性反应转变为正面行动,那么你就已经获得非常宝贵的东西了。经由内观的修持,你可以达到这种改变。

故事:种子与果实

种什么因,得什么果。栽什么样的种子,得什么样的果实。有什么样的行为,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。

有个农夫在同样的土壤里种了两粒种子:一粒是甘蔗的种子,一粒是苦树(neem的种子,苦树是一种很苦的热带植物。两粒种子种植在相同的土壤里,接受相同的水分,相同的日光,相同的空气;大自然给与它们相同的养分。两株树苗从土壤里冒出来并开始成长,然而,长成的苦树会怎样呢?它的每一部分都是苦的,而长成的甘蔗每一部分都是甜的。为什么大自然,或者,如果你喜欢的话,为什么神对一个这么仁慈,却对另一个那么残酷呢?

不,不,大自然即不仁慈也不残酷。一切按照固定的法则来运行。大自然只是帮助种子呈现其特性。所有的养分只是帮助种子呈现其自身潜在的特性。所以,甘蔗会是甜的;苦树的种子具有苦的特性,所以苦树是苦的。栽什么样的种子,得什么样的果实。

如果这位农夫走到苦树旁,向苦树鞠躬三次,绕着它走一零八次以表示敬意,并且供上花朵, 熏香,蜡烛,水果和甜点后,他开始祈求:“哦,苦树神,请生出甜芒果,我要甜芒果!”可怜的苦树神,他不能给甜芒果,他没有这种能力。如果有人想要甜芒果,他必须栽种芒果的种子。这样他就不必哀求任何人的帮助,他所得到的水果必然是甜芒果。栽什么样的种子,得什么样的果实。

我们的障碍,我们的无知是:我们不在意播种何种种子,因而我们经常种植了苦树的种子,但是,到了收成果实的时候,我们突然警觉,我们想要的是甜芒果。于是,我们开始哀求,盼望能得到芒果。当知,这是行不通的。

【转载】

生活的艺术

The Art of Living

VIPASSANA MEDIATION —— 葛印卡老师所教的内观 As taught by S.N.Goenka

2010年11月18日星期四

为什么要做善事?


人死之后,到那里去呢?人死之后,在还没有投胎转世之前,他是一个「中阴身」的地位。 什么叫「中阴身」?简单的说,就是生死之间并不是没有「我」这个人了,我的心业还存在,这个心业就叫做「中阴身」。 中阴身的生命有多长?在人生数十寒暑之后,转世投胎为牛为马,为天人为阿修罗;从这到那,可能数百年,可能是数小时,但中阴身的年龄究竟有多长?以经典论,中阴身只是生死中间的一个过渡,它可以长四十九天,也可能只是短暂的几秒钟之间。 在中阴身的阶段,是靠着自己往昔的行为业力,在五趣六道中去找他的缘份转世。有时候是随着重的业力去投胎,有时是随念的业力去转世,有时是随着习惯记忆,朝着印象深刻的地方走去。 中阴身是个一尺多长,类似幽浮的一个阴暗的东西,它在大气虚空中飘浮,找寻它的归宿。有时它会经过一道白色的长洞,穿过这个长洞,必定投生于善道,所谓天、人之类;如果是罪恶深重的人,他就会经过一个黑色的长洞,穿过黑洞,可能是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。就好象人间犯了罪刑被囚禁的人,送到那一间牢房都不是太严重,因为服刑完毕就可以出狱;中阴身投胎后,不管生在那一道,只要业报受尽,还是会有重新来过的机会。 人死之后在中阴身时,我们要预知它的未来,其实从往生时刻的尸体,也可以找到一点讯息,如「顶圣眼生天,人心饿鬼腹;畜生膝盖离,地狱脚板出」,是可以测量的。 当中阴身尚未找到归宿,在大气里浮沉的时候,在阳间的眷属为他诵经、拜忏,这种祝福的心力会影响到他的去处与未来。诵经是家人和有德者对亡者未来转世投胎所做的一种教化和引导,这是一种中阴身教育。 死亡不见得是值得悲哀的事,等于木柴烧完以后,中间有个火源接续传递到另一根木材,木材就会继续燃烧,所谓薪尽火传,人的生命永远不死。所以人生对于未来不必畏惧恐怖,不必认为未来是幻灭的人生,你有信心生命不死,死得了身体死不了生命。所以吾人不要生死颠倒,心生恐怖,我们应该积极行善,以为未来找寻人生更高、更大的出路。 中阴身的定义 自亡者断气,第八意识脱离躯壳,至转世投胎前之历程称之为「中阴身」。所谓「前阴已谢,后阴未至,中阴现前。」前阴已谢指此期寿命已尽,后阴未至意谓尚未投胎。就一般而言,人死后皆有中阴身。然大善大恶者则无。一人生前积极行善,认真修行,对三宝及净土深具信心,断气后毋需历经中阴阶段,刹那间往生极乐。升天及下地狱者亦等同此速。生前未闻佛法,然奉行十善,乐善好施,为世间之大善人,百年之后,亦得瞬间投生天堂。生前作奸犯科,烧杀掳掠,瞋恨恚怨,强取豪夺,此等极恶之徒,命终直入地狱。至于贪念重者则堕鬼道。 中阴又称「中蕴身」、「中蕴有」、亦称「中阴有」、「中阴身」。藏文「中阴」意为「一情境结束」与「另一情境展开」间之过渡时期。断气、甫亡谓「死有」,来世投胎(即转世)时曰「生有」。据《俱舍论》卷十所载,死亡瞬间至来生出世之刹那(即投胎、入母胎内),其中间时段称「中有」。因仅意识存在,并无实质肉体,乃由意识作主宰,幻化而来,非父精母血孕育所成,故称意生身、意成身或化生身。此时,四大之聚合恰与死时相反,与贪瞋痴相关之思想伴随而来,风、火、水、地亦相继到来。 善恶未判的中阴身 此意生身与《华严经》提及佛十大身中之意生身大不相同。佛陀证得清净法身,故其意生身乃随愿所生,随其清净之愿力(至十方世界度众)而生。众生之意生身乃意识所成之身,形成元素为业力。彼已摆脱色身束缚,远较生前自在。初往生时,灵魂甫脱离肉体,其舒适不可言喻。此时神识往上飘浮,于己色身历历可见。故人亡故后,会流连于棺椁或病榻旁,观看自己色身。此时善恶尚在对判,业力未形成,故极其自由。因其极轻灵、敏锐,故觉知力为生前七倍,且具他心通,可阅读他人之心识。此段时间长短不等,或七日、十四日,乃至四十九日。 据经云,中阴身速度犹胜光速,于一念顷即可投生他方世界。在业力尚未形成前,可神通自在,随心所欲至向往之处,可穿墙走壁,纵山河大地亦不为所障。极具活动力,其移动方向则取决于过去之业力、习气。透过观想,希求之物立时现前。思衣得衣,思食得食,全系唯心所造。 自肉体脱离而出之某种主体(神识),能对外界有所感应,并能自由自在移动至各处。多数体验者脱离肉体时,欲由某处移至另一处,中间并无移动过程,只须动念,即可于瞬间抵达。即令有移动过程,亦可任意穿越墙壁及紧闭之门窗,乃至穿越他人色身。 众生于生死迷茫,轮回六道之中,无论其为胎生、卵生抑或湿生、化生,皆由身、口、意之善恶业所感得。行善感召至善道、为恶感召至恶道,业果如是,非何人所主宰。业即因果之总和,因果相续不断,致有六道轮回。由此得知,众生之意生身为无明、业力及因果之综合,唯因暂时摆脱色法之束缚,故得此神通自在。身历此境,自不愿受色身之羁锁。 欲界中阴之形体 欲界中阴,高约二尺,似五、六岁之幼童,且诸根明利。纵生前为残障或痼疾,中阴身时,则完美无缺,故祭拜时,亡者必然知悉。人甫断气,即具天眼,多远皆可得见。故一上香,魂魄随至。若非如此,民间所谓牵亡魂(召引亡魂),又何由牵之?死前何以会昏迷?此乃因神识为肉体牵制,而感痛苦、昏迷。中阴身近似脑部神经系统,若神识脱离色身,神经系统之作用全失。此际即无所谓「昏迷」。昏迷仅适用于生前。若断气,神识脱离色身,何人前来探视均一目了然。如手术时不治,亡者于手术台即可知谁在身旁。神识飘浮于天花板上,俟遗体运出,亦尾随而去。 菩萨之方便中阴形体 证悟菩萨果或有修有证者,其中阴身系方便说,此乃欲救度中阴众生而示现,形貌为一壮年,身量高大。因智慧高超,身形圆满,绽放光明。菩萨欲入胎时,光明照耀百千俱胝之四大部洲,为智慧愿力身,不同于凡夫之无明业力身。 色界中阴之形体 色界中阴身,完满如本有,具惭愧心,与衣俱生(一出生即着有衣衫)。人出生时皆赤裸其身,天人出生,衣物已然具足,且视其福报大小,衣物优劣互异。中有身形质极微细,非同类不能得见,须频率相同方可得见。有修得极清净之天眼者(如人间修得定功者),亦可得见天人,以其频率相同故。 中阴身之饮食 欲界中,有食极微细香气之众生,谓「乾闼婆」。意生身亦专食香味以滋养其身(因其有意识,故仍须饮食)。子孙祭祖时焚香,即此用意。起乩、拜神皆焚香,即因鬼神乃触气而饱,香为其饮食。父母亡故后焚香祭祀,其所食非所供之饭,乃是食供品及香之气味。焚香亦有等级区分,较无福报者食恶香,纵好香现前,亦无福消受;福报深厚者食好香。若焚好香可感得善神食用,点恶香多感得鬼道众生前来。 六道中阴之形色 中阴身时常希求,觅其出世因缘,寻查来世当生之处,故又称「求生」,且因其为本有坏后,于次生之间暂时而起,故称为「起」,寿命短者仅刹那之间耳!欲界、色界众生方有中阴身。六道众生之中阴身各不相同。据《大宝积经》所载,地狱之中阴形貌丑陋,面如焦炭。畜生之中阴似烟,无固定形状,其生前即无定性、无意志力或因愚痴,故感得此。饿鬼之中阴形色如水,视其福报而有清浊之别。人天之中阴形如金色。色界(天界)之中有其色鲜白,以其具禅定功夫,心不混浊,故通体透明。至于无色界之中阴身,非凡夫所能了解。例如佛入涅盘时,无色界众生亦哭泣,泪洒雨下,其中阴身系微细四大,非人间所能见。 中阴身之有情,或有于神识脱离时,即见自身为双手双脚,或为四脚,甚或多脚、无脚等情形。何以故?此因中阴现前时,视亡者所造之业,决定投生之处。此际虽未投胎,已可见自身之变化。因来世由业所感,故其形量及所到之处与本有之形貌相似。如欲投胎为虎,于中阴身时,即可发现自身有四只脚。简言之,断气后,中阴身脱离色身,其形状已大致固定。欲投胎至何道,其形貌已形成,自然朝其共业及父母之因缘而去。 中阴身业力强、速度快,具最疾之业通。其本具定力、神通力、意志力、愿力及威德力,然一旦决定投胎之处,此五力旋即消失。以其随念而走,起何念即投胎何处,故念念应注意自己起心动念。念清净之佛国土,即转生莲花内。生死关头最为紧要,遇善缘则生善道;遇恶缘则堕恶道。故阳世眷属,当设大供,供养三宝,仗三宝之威光以资神识,往生善道,或转读世尊所说经典、持念佛名,仗佛力令亡者离诸恶道。 中阴身之寿命 中阴身之寿命,每七日为一周期,亦即中阴身每七日内皆有可能转世一次。故每七日需为亡者诵经、做七或拜忏、念佛,以增亡者之福,期令投生善处。若亡者善根深厚,或可藉念佛功德得度,往生极乐世界。然所谓七日一周期之寿命,亦为一概略数字,非必定如是。有断气后三、四日即转世,然亦不乏逾经月未投胎者。七七四十九日后尚未投胎,倘未藉任何善根之力,则会沦为鬼道。民间有「牵亡魂」之习俗,若已亡故三年五载,仍可牵出亡魂,即表此人已落入鬼道。因中阴寿长至多四十九日,于此期间未转世即化为鬼,极难超生。以其属另一道,既已形成固定生命形态,欲由此模式转换为另一模式,殊属不易。故应于亡故之四十九日内,积极做种种功德。然此为亡羊补牢之作法,若欲正本清源,实应于平日即早作准备,精勤不懈,行善布施。莫俟往生后由子孙代做,所得利益相去甚远。 死往何处 死亡并非意味全盘毁灭,乃为另一生命之肇始。人亡故后,随三种力量而去。 1、随业而去:随所造善恶业中最重者投生。业即为一种造作,具因果之连锁性。商有商业,工有工业,行善有善业,为恶有恶业,故古德云:「万般带不去,唯有业随身。」具真知卓见之智者,应及时行善、用功,求往生极乐。既知命终将随业而去,当于一切造作皆善加用心,因造作即形成吾人之业。 2、随念而去:意即随起心动念而去。举例言之:一人每日瞋恚愤怒,此发怒之力量(念头)胜过其他,以瞋心将化作火,此人临命终极易堕地狱。若贪念重,执着子孙、财产,临命终强者先牵,何种念头最强,即顺该念头去投胎。当知,修行即在修正自己的念头。若不识此,虽拜佛、礼忏、作早晚课,却未在修正念头上下手,念头始终于原地打转,未能宽恕他人,芝麻小事即被束缚,虽终日念佛,然闲来即道人长短,徒重形式,未掌握修行要旨。如实修行者即无诤,非但与众生无诤,其内在亦无抗拒。是以于起心动念应特加警惕。 3、随习气而去:习气极难断。初始,我人制造习气,日积月累,我人遂为习气所控制。就物理学上而言,即为「惯性作用」。投胎时,多随平生最重之习气,相引至同类环境。若持名念佛,积习日久,弥留之际,佛号自然脱口而出。 生命若属断灭,因果观念必荡然无存。为非作歹、作奸犯科等乱象势将层出不穷,后果不堪设想。幸而生命有连续性,方可遏彼邪风。正因其为连续性,故应正视「死亡」问题,对临终至投胎之注意事项,应列为生命中极紧要之功课。印光大师曾云:「平日不念佛人,临终善友开示,大家助念,亦可往生。常念佛人,临终若被无知眷属,预为揩身换衣,及问诸事与哭泣等,由此因缘,破坏正念,遂难往生。」足证临终处理至为紧要。可叹世间众生未谙此,往往草率行之,或沿袭旧习,妄自施为。如断气即送进冰库,或仓促为亡者更衣等错误处理方式。 中阴历程 人于气绝命终后,神识脱离色身,尚在昏沈恍惚之境,约三、四日,犹不知己身已亡。待见亲属为己设供祭拜,方觉察与亲友已成隔世。此时业力形成之烈风,骤然吹起,中阴唯有任其摆布。强大光焰伴随雷电巨响,令中阴心胆俱裂。无数食人夜叉、野兽紧追不舍,凄厉哀号不绝于耳,又复狂风暴雨、山崩海啸,中阴惊惶失措,四处逃窜,又被追逼至深不可测,象徵自身累劫贪瞋痴之白、黑、红三座悬崖绝壁。此情此景系亡者业力所感,生前行善,感得乐境;生前为恶,感得苦境。故生前所作所为,所思所虑,影响至剧。所现景象,象徵前世习性,暴风雨表贪欲,烈风表瞋恚,黑暗表无明,喧扰表冲突之情绪与习性之结合。然究其实,乃无明所投射,其性本空。中阴既非血肉之躯,乃微薄四大和合之身,本质亦空,空何能坏空?是以毋需恐惧,当保持正念。中阴因历诸苦,急欲觅色身栖止。此时,五方佛界交替放射耀眼灿烂之蓝光、清净白光、黄光、红色宝焰妙光及强烈绿光,奈因业力,中阴反畏惧不前。六凡道之劣光亦倏忽显现,天道之微白光,人道之浅黄光,阿修罗道之淡绿光,地狱道之黑烟,饿鬼道之淡红光,畜生道之浅蓝光,因其柔和暗淡,中阴业力应感何道,彼道之光即愈显而易见,遂投生于彼,此即其来世父母行淫之光。 于濒死体验中,见佛见仙者有之,见阎王鬼怪者亦不乏其人,足见各人死后所至之处,非同一世界。库布勒.罗丝认为:「濒死患者所体验者非死后世界,乃是自生至死之移动过程。就物理学而言,所谓“存在”,必以客观、普遍为原则,然就心灵世界而言,存在毋须此二要件,但凡由主体所创造者,乃是一种主观之存在,故其所谓之“现实”,亦为主观之见解。濒死体验之现实性,乃体验者自行创造,是以其内容亦因人而异,自是理所当然。」 科学家认为:「假设死后世界确实存在,则此世界恐非一单一、单调之世界,而是与现实世界相同,充满多样性之世界。」是以中阴身所历之境,实为自己业力所感,即可由此得证。 中阴身之前二十一日,亡者于生前之记忆仍极鲜明,故为其做功德最能获益。此后业力形成,较难超度。据云,中阴身每七日皆需重历死亡时心境,安详而逝者,重现安详心境,反之亦然。众多中阴身聚集于男女交媾处,寻求有业缘之父母投胎,其中或有一中阴身遂其所愿,余者则绝望而死。然此死生,乃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,非世俗之生死。 因亟欲投胎,中阴身必择看似安全之处奔赴,然因迷惑,辄视善生处为恶生处,视恶生处为善生处,或闻迷人歌声、亲人呼唤,终被诱至三恶道。中阴身为业风吹至父母交媾处,以宿世业缘,遂生强烈执着。若喜爱母亲,对父亲欲取而代之,则转生为男众,反之,则转生为女众。或问:「试管婴儿未见父母交媾,何以投胎?」殊不知,精血和合,即可牵引神识去投生。 六道中阴行进方向 中阴以其善恶业力所致,可感受行进方式为上升、下降或水平飘移。若生天界,中阴身头朝上直飞。如生前向往美国,中阴身会以平行方式,横向飞越高山大海,瞬间投生至美国。投胎至畜生,则如禽鸟,向前直视。投胎至地狱,恰与天界相反,为头朝下,犹似潜水。 投胎各道所见景象 若见天界宫殿,天神持天衣伎乐来迎,则转生天界;若见鸿雁成群,嬉游湖上,即生东胜神洲;若见雌雄牛马于湖边啮草,即生西牛贺洲;若见宫室辉煌,即生南赡部洲;若见湖边有树木、牲畜,即生北俱卢洲;若投生人趣尊贵之家,则见豪宅华厦、美妙园林;若托生于下贱之家,则置身竹草丛生之处,耳闻种种纷乱威逼之声;若见丰茂树林,及相对旋转之火轮,即投生阿修罗道;若见山石穴窟、深洞或鸟巢,投生于畜生道;若见寸草不生之荒漠、地中浅洞、朽草枯根等,则托生于饿鬼道;若闻悲凄歌声,身不由主被驱入昏暗处,但见黑、白屋宇杂列,中阴身感烈火焚烧,则投生热狱,若觉寒冰酷冷,则投生寒狱。 前已述及,中阴身可随心所欲,穿墙走壁,念头所到,无所不至。唯佛之金刚座,及母体之子宫无法穿过。前者为佛证悟之处,后者表再度轮回之入口,一旦投生,中阴身阶段即告结束。 关于「夺胎」 高僧大德有「夺胎」现象,其本具福报,可免受胎狱之苦。在孕母怀胎八、九个月时,神识进入胎内,赶走原先之神识。例如:皇后怀孕,无福报者之神识虽投胎为太子,然此色身系暂时借用,若遇一有福报者,此人即会夺走前者之神识。亦即二者之神识作一转换,如此,后来者即不必受胎狱之苦。古有前例,高僧大德修持至能知来世投胎何处时,便可以夺胎方式转世。人在母胎里,须承受种种痛苦,因高僧福报大,毋须经历胎狱之苦,只须将彼神识取代,即可投胎。故高僧断气后数日,即可马上出世,此谓之「夺胎」。简而言之,母亲自怀胎至婴儿出世,其间虽为同一色身,然神识却时有变化,未必为同一神识。自来祈求菩萨加被,而得感应者不胜枚举,已怀孕者不妨多持诵《普门品》、《地藏经》等。
什麽是中阴身?
中阴又叫中蕴、中有,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。所谓阴和蕴,是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,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。阴是唐以前的旧译,蕴是唐以后的新译。三界众生称为二十五有,所谓有,就是有五蕴;不出三界是被五蕴所困,解脱生死即是出离五蕴的三界。 中国民间说:“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。”把佛教的五蕴改为中国思想的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。其实,五行的相生相克仅属于物质世界。佛教的五蕴之色蕴就涵盖了全部的五行,其余的四蕴则属于精神世界。精神与物质的结合,就成为三界众生的活动现象。 根据《俱舍论》第十卷,中阴身有五个名字,分别是:意生身、求生、食香、中有、起,这是依据其性质分的。如:依意求生得化身,因而称“意生身”;又因其经常喜好寻察当生之处,而名“求生”;依各种喜爱的气味来维持和营养他们的身体,故名“食香”;因为是处于从此生的败坏到另一生出现之间的过渡期,所以叫“中有”;他能够产生生命过程中的另一个身体,而他本身却是不藉父母等缘,乃自然而生,因此又称为“起”。 有福报的中阴身是以好的香气为滋生的食物,无福的中阴身是以恶臭的气味为滋生的食物。凡是中阴身都有神通,能够见到肉眼所不能见到的事物。中阴身的阶段究竟能维持多少时间?有不同的说法:有说一直到另一期生命的开始为止,不论多久都叫中阴身;有说中阴身的生命只有七天,他可以死了又生,生了又死,一次又一次地受生为中阴身。但是古来佛教所相信的,是根据《大毗婆娑论》所说的,人死之后七七日间为中阴,因此而有在人死之后七七日内设斋供养,做布施功德,祈祷冥福,超度亡灵等的佛事,相沿成为一般的佛教信仰。其实,人死之后,在另一期生命的出生之前,叫做中阴。三界、六道所有众生,死此生彼,都经过中阴的阶段;但无色界众生是定境,没有色蕴,所以没有中阴。以《大宝积经》第五十六卷〈入胎藏会〉所说,由地狱众生而转的中阴,容貌丑陋,如烧焦的枯木;由傍生而转的中阴,其色如烟;由饿鬼所转的中阴,其色如水;欲界的人及天所转的中阴,带有金色;色界众生所转的中阴,形色鲜白。因此,中阴身的形状有两手、两脚、四脚、多脚,或者没有脚,都是随着他们生前的形相,而显出同类的身相。又根据《俱舍论》第九卷说,欲界中人的中阴,身量像五、六岁的儿童。欲界的菩萨之中阴则如壮年人的身量且相貌杰出,当其入胎投生时,必有光明照耀。而色界天人的中阴,则形量圆满和他生前相同。 根据《大乘义章》第八卷说,欲、色二界众生一般皆有中阴身,唯上善及重恶众生,死后立即往生净土,转生善类,或直堕地狱及饿鬼趣,所以没有中阴。以重恶众生的业感而言,唯造五逆罪者没有中阴。 又根据《释净土群疑论》卷二,也有两种见解:一说往生净土,不经中阴,因为命终之时,即生于莲花中,所以不应有中阴;另一说则是,往生净土之人,从此秽土而生彼净土,是死此而生彼,在这中间当有中阴,不过虽经十万亿佛土,仅如弹指顷,沿途以诸佛国土的香饭之气滋养其中阴身。这些说法虽不尽相同,但都表示了中阴身的存在。 从以上的经论资料所见,凡是众生,若在欲界与色界,除了大善大恶能于死后直升直堕之外,都会经过中阴身的阶段。他不属于任何一道,当他所待投生的因缘成熟,就会以入胎和化生的方式确定投生的类别。 在未投生之前,可有转变其投生类别的方法。例如得闻佛法,或亲属为其祈福供养,做种种佛事,便能影响这一中阴身的前途上升;如果由于积怨难消,再加上亲友和仇敌的干扰,也会使得中阴身改变方向而堕于恶道。所以西藏密宗特别重视中阴身救度法;即在显教,也主张临终的助念和七七的超度。以佛法来救济中阴,是召请中阴身来听闻佛法,化解心结,减轻烦恼,也以佛法的力量使得有缘的鬼神欢喜,以此为其结善缘的功德达到超度的效果。至于上善与极恶之人其所以没有中阴身的原因,是在于他们没有等待因缘的必要。就好像有人在大学还没毕业时,已经办好出国留学的手续,或已被公司、行号、机关预聘,毕业之后,不需要等待工作机会,或到处找工作,这也许是他们的家庭背景或学业成绩优于一般学生所致。相反的,如果出生便为猪、牛、羊等的家畜,表示出生以后,已经决定了他们被人宰杀,做为食物的命运。因此,如果积极修行、努力为善、信心深厚、愿力坚固,就没有堕落三途的恐惧。只要以信愿和修行的力量自利利人,上求下化,便会依信心往生净土,依愿心修菩萨道,不论生于佛国,或生于娑婆,都是直来直往,毫无彷徨、等待的现象,所以,对信愿具足的佛教徒而言,并没有中阴身的过程,也不必要他人以中阴身救度法来超度。作者:子游提交日期:2004-4-1 2:19:00 【转】

2010年11月6日星期六

佛教对命运的看法


  佛教对于命运究竟有什么看法呢?星云大师分为四点来说明:

  (一)佛教认为命运不是定型的,命运是可以改变

  佛教虽然也讲命运,但是有别于外道机械的宿命论。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,空无自性,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,没有自性,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,像小沙弥增长福寿,就是有名的例子。

  有一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师父,一天在禅定中知道自己疼爱的徒弟只剩下七天的寿命,心想:

  ‘这么乖巧的孩子怎么只剩下七天的寿命呢?真是太不幸了!不可以将真象告诉他,他小小的年纪,怎么承受得了这样的打击呢?’

  天一亮,师父压抑着悲伤,将小沙弥叫到跟前说:

  ‘好孩子!你好久不曾回家看望父母了,你收拾行李回去和父母聚一聚吧!’

  不知情的小沙弥虽然感觉到师父的异样,但是仍然高高兴兴地拜别了师父回家乡去了。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,过了七天小沙弥还没有回来,虽然断了烦恼的阿罗汉,也难免为小徒弟的不幸遭遇而怅然伤感,心中正在为再也见不到徒弟而郁郁不乐时,小沙弥突然平平安安地回来了。阿罗汉大为惊讶,牵着小沙弥的手上下打量地说:

 ‘你怎么好好地回来了?你做了什么事吗?’

  ‘没有呀!’小沙弥迷惑地摇头回答。

  ‘你仔细想想看,有没有看到什么?做了什么?’师父不放松地追问。

  ‘噢!我想起来了。回家的途中,我经过一个池塘,看到一群蚂蚁被困在水中,我捡了一片叶子,把牠们救上了岸。’小沙弥如实地回答,乌黑的眸子,散发着喜悦的光芒。

  师父听了之后,马上再进入神通之中观看徒弟的命运:这个孩子不但去除了夭寿之相,并且有百岁的寿命。小沙弥的一念慈悲,不但救了蚂蚁的性命,也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  除了慈悲能改变命运之外,修福也可以转坏命为好命。有的人认为自己罪障滔天、恶贯满盈,永远无法扭转命运,其实不然。佛教认为再深重的恶业也可以减轻,好比一把盐,如果将它放入杯子之中,当然咸得无法入口。但是如果把它撒在盆子里或者大水缸中,咸味自然减淡。罪业的食盐无论如何咸涩,只要福德因缘的清水放多了,仍然可以化咸为淡,甚至甘美可口。一块田里,虽然杂草和禾苗并生在一起,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精进,慢慢除去芜杂的蔓草,等到功德的佳禾长大了,即使再多一些蔓草,也不会影响收成,因此深重的罪业可以藉着广植福德而加以改变。

  普贤十大愿中说:忏悔业障。忏悔也是消除业障、增长福慧、改变命运的法门。我们的衣服肮脏了,要用清水来搓洗才能洁白;身体垢秽了,也要用净水来沐浴才能干净;心地染污了,要用忏悔的法水来洗涤,才能恢复清净,所谓“随缘遣旧业,更莫造新殃”,挚诚恳切的忏悔能去除我们烦恼的污垢,把原本无染的清净自性心显现出来,因此佛教非常注重忏悔法门,如慈悲水忏、梁皇宝忏、天台的三忏,都是历代大德为我们敷设的方便法门。

  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、培福德、修忏悔而加以改变,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,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。相反地,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,也会失却堕落,所谓“居安思危”,不能不戒惧谨慎!

  (二)佛教重视宿命,但是佛教更重视未来的命运

  佛教讲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因果,佛教虽然重视过去的命运,但是更注重现在和未来的命运。因为过去的宿业已然如此,纵然再懊恼,也无法追悔;但是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里,只要我们妥善地利用每一刻真实的现在,前程仍然是灿烂的。因此佛教不沈溺于对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,而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。

  如何把过去坎坷的命运改变成未来美好的命运呢?那就要实践改性、换心、回头、转身的工夫。平常说:“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”如果能将难改的性格改变过来,把暴燥的脾气改成柔和,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随缘,命运一定随之改观。现在医学发达,有人得了心脏病,换个心脏,仍然如生龙活虎般充满活力。我们的肉团心坏了,固然要动手术换掉,智能妙心坏了更应该改换,把坏心换成好心,把恶心换成善心,把邪心换成正心,才能延续生命,常保健康。

  改性换心是改变命运的药方,回头转身更是创造命运的良剂。人间有许多的纷争、痛苦起因于不知回头,平时我们只知道向前挤进,甚至把自己赶入烦恼的牛角尖而浑然不觉,凡事要留个转身的余地,回头退一步想一想,以退为进,我们将会发现世界是多么的宽广辽阔!

  (三)佛教不鼓励人听天由命,佛教希望人开创命运

  有的人遭遇困境的时候,就认为冥冥中上天早已如此安排,任何的努力都是枉然的,于是消沈、沮丧,不知奋发振作,把自己宝贵的前程委诸子虚乌有的唯一神只去主宰,甘心做宿命的奴隶。佛教认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,任何力量都不能主宰我们的命运,即使天神也无法操纵我们的命运,我们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主人,我们是创造自己命运的天才,佛陀本身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  释迦牟尼佛未成道时,贵为一国的太子,享受无比的人间欢乐,得到万民的景仰。但是佛陀不以皇宫的生活为满足,不甘愿做个庸碌的凡夫,于是舍弃一切的荣华富贵、亲族情爱,独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,创造了自己广大如虚空的生命,而一切的众生也随着佛陀的证悟,开创了未来正觉幸福的命运。

  人生的境遇并不是命定如此,绝对不变的。上天没有能力把我们变成圣贤,上天也不能使我们成为贩夫走卒,成圣希贤都要靠自己去完成,所谓“没有天生的释迦”。只要我们精进不懈,慧命的显发是可期的!

  (四)佛教不光是希望人乐天知命,更希望人洗心革命

  孔子说他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到了心智渐趋成熟的中年,才了解宇宙人生的道理,可见乐天知命的不容易,但是佛教主张除了顺应天命之外,更要进一步的洗心革命。

  佛陀是一位慈爱众生的宗教家,也是一位充满道德勇气的革命家。佛陀不止要改革印度四姓阶级制度的社会弊病,更要革除众生心里的种种毛病。佛陀所主张的革命不是伤害别人的性命,而是自我鍼砭;佛陀理想中的革命不是向外,而是对自己内心的欲望所进行的一场搏斗,唯有勇于革新自己的人,才有光明的人生。

  常人有一种习惯,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,却文饰自己的过失。佛陀数十年的教化,替我们开显了无数的法门,就是要我们洗去心中的尘垢,还给它本来无染的一片洁净。求道的过程无非是洗心涤虑、净化生命的工夫,等到天清月现,朗照大地的时候,就是与诸佛同游毕竟空的良辰!

2010年11月2日星期二

如何改变命运? 星云大师

生活里,每个人所最关心的问题,莫过于“自己”;而自己的问题之中,又以“命运”最为重大。

  人的一生之际遇,往往因为各种因素而改变命运,有的人为了一个人、一件事、一句话、一块钱,乃至一个念头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,甚至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发展,改写了世界人类的历史。

  英国的爱德华伯爵,为了与自己心爱的女子辛璞荪夫人长相厮守,宁愿放弃王位,所谓“不爱江山爱美人”,为了一位女子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也改写了国家的历史。

  美国前总统尼克森,为了水门事件,丢失了全世界马首是瞻的美国总统职位,并且吃上官司。一件事,有时候会使我们受到无比的推崇,有时也会遭到难堪的羞辱。

  唐代的丹霞禅师,本来要进京赶考,途中遇到一位出家人告诉他:“考官不如选佛”,一句话敲醒了他的富贵梦,却拓展了另外一片更宽广的人生。

 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先生,年轻时离家创业,父亲给了他一块钱,他以这一块钱作为资本,发愤图强,终于开创了福特公司,闻名于国际,写下了自己的历史,也造福了全体人类。

  唐朝的玄奘大师,年轻时阅读经典,感于当时的传译经典不够周全,因而萌发西天取经的念头。由于这求经的一念,一去天竺十八载,带回了数千卷的经典,成为一代的三藏大师。他的一念改变了自己的一生,而中国佛教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史,也因此揭开了新页。

 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人生境遇,有时候看到别人飞黄腾达,想想自己的不如意,不免慨叹“时也、运也、命也”,甚至埋怨老天爷捉弄命运;有的人则是听天由命,认为穷通祸福,皆由命定。

  其实,每个人的命运都不是别人所能控制的,命运乃自业所造,举凡习惯、信仰、感情、权势、欲望等,都可以左右我们的命运。因此,一事一物、一人一财,只要我们培养正确的观念、树立坚定的信仰、广结良善的人缘、严持清净的戒律,能够如此,不但不为命运所控制,并且能够自由自在的改善命运。

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

人的命运可以改变吗?

人的命运能够改变吗?

人在预测到命运中的灾祸时,都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:命运可以改变吗?

对于这个问题,佛家有明确的答案:只要多行善事,命运是可以改变的。

《了凡四训》就是佛家最经典的改变命运的故事。

另一方面,一些江湖骗子也因此看到了商机,他们大包大揽,用所谓的

法术来为人们破解改运,包治百病,无所不能,其真实目的是为了

骗取钱财,至于最后的结果如何,则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。

我认为,要想知道命运能否改变,首先要弄清影响命运的因素是什么。用

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,影响命运的因素无非是内因和外因。内因就是

个人的遗传因素,包括身体素质与性格特点等等,外因就是这个人生存的环境,

大到生活时代和地区,小到家庭、学校和邻居。

内因就像种子,外因是种子生长的环境。其中土地就像家庭,气候与季节就像

社会与时代,种子的属性决定了你是地瓜还是大豆;土地的贫瘠与肥沃,

气候的风调雨顺还是旱涝冰雹则决定了收成的大小。

人的成长过程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。在这个过程中,家庭,社会,

甚至是邻居朋友起着重要的作用。至于地区和时代对命运的影响,作用

就更大了。

比如50年代出生的人,大部分经历了文革,上山下乡,下岗失业,下海

经商等一些列重大变故。同一时代的人由于地区的不同,也会有着大大

不同的人生际遇,如改革开放初期的南北差异,直至今天的沿海地区和

内陆地区的差异,地震灾区和非震区的差异等。

我们无法选择生活的时代,但可以选择生活的环境。大家熟知的孟母三迁

的故事,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。由此可知,影响命运的

外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,命运也是可以改变的。

我们常常讲性格决定命运,这话是对的,有什么样的性格和思想,就有

什么样的命运。

今天的不幸就是昨天的选择,未来的不幸就是现在的选择。要想改变命运,

就必须改变自己的性格和思想。

贪财好色而不择手段的人就容易有牢狱之灾,胆大性刚,冲动易怒的人则有性命

之忧。一边幻想着幸福美满的婚姻,一边却做着背道而驰的事情。任性固执,

自以为是,感情不专,朝三暮四,却想找一个有财有貌,温柔浪漫,忠诚负责

的爱人。会有这样的命运吗?包括身体都是这样,一个冲动易怒的人就会有肝病

(怒伤肝、忧伤肺、喜伤心、思伤脾、恐伤肾),成天饮食起居没有规律,专爱

吃垃圾食品,又不锻炼身体的人,还想健康长寿,岂不是比做梦还可笑吗?所以说,

身体是心灵的镜子。有什么样的性格和习惯,就有什么样的身体。

那么,影响命运的内因(如性格特点,身体素质)是否可以改变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
有些性格暴躁的人,在经受了巨大的打击之后,幡然醒悟,反而成为德高望重的长者。

一个身体基础不好的人可以通过正确的锻炼改善自己的身体状态。如著名科学家竺可桢,

身材矮小,身体瘦弱,老是一幅病病歪歪的样子,众多算命先生都说活不到20岁。

连胡适都曾预言他活不过20岁就会夭折。可竺可桢不服此言,在心里说:我一定要活得比你

胡适长,于是天天游泳、跑步、操练不辍。经过坚持不懈的学习和锻炼,不但没有夭折,

而且享年84岁(胡适享年71岁)。

说到这里,有人会说,牢狱之灾、身体疾病是性格造成的,可以通过修身养性来避免,

那飞来横祸也是性格造成的吗?也可以避免吗?这里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,前些日子,

我的学生的一个朋友在过马路时被飞驰的汽车当场撞死了,我听说后就和学生说,

他一定是命犯阳刃,我让学生想办法找到了他这个同学的生日,一排八字,果然是命犯阳刃,

而且比劫众多,为什么是这样呢?因为过马路被车撞死的原因其实很简单,

那就是这个人太性急了,而比劫、阳刃的特点就是性急心粗。如果不着急,等个5分钟,

10分钟,一定会有车流的空挡可以安全的过去。但是,很多人虽然平时可以成天成月成年

的虚度光阴,但每到类似过马路、过交通岗(也包括开车的人)这样的时刻,他一定是分秒

必争。如果他能改变心态,知道什么时候该着急,什么时候不该着急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,

他还会被汽车撞死么?司机还会撞死人吗?再分析其他类似的横祸,大多是因为

不够耐心,不够细心,心浮气躁,存在侥幸心理,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而造成的。

但是,客观的说,改变命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去打拼,是需要下很大

的决心的,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成功的例子,但半途而废的才是多数,和原地不动的比起来,

他们只是凤毛麟角。我们可以看到数以亿万计的农民工大潮,但能在城市中真正扎下根来的,

在你身边看见过几个?至于改变性格,则是更困难的事情。让一个小气的人大方起来,

让一个暴躁的人温柔起来,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?邵伟华老师曾说过:和尚、道士和练气功

的人,从他们入道以后的命运就无法用八字来推算了。他没有说为什么,我认为,

就是因为佛教、道教能起到净化心灵,修身养性的作用,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的思想和性格,

思想和性格改变了,命运当然也就改变了,再用八字命理来推算,自然就不符合了。

练气功的人一方面身体得到了很大改善,另一方面,气功也强调修身

养性,命运中的不利因素(如疾病,横灾)自然也就消除了。

人的思想是命运的主导因素,思想的形成既有性格的内因作用,也有教育的外因作用。

改革开放后的贪官污吏比以前增加了多少倍,难道是因为他们的生辰八字都是贪官么?

不是,是因为大环境、政治导向发生了变化,从而使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。

再比如现在的离婚率比以前高了许多倍,是因为过去的人们离婚的八字少吗?不是,

是因为那个时代的人思想很传统,把离婚看得很重,甚至是很丢人的事,

所以大多数人一忍再忍。反过来,即使是一个大富大贵的八字,如果他什么都不做,

富贵会等来吗?

综合而言,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:

一、所谓命运,可以描绘人生的起伏曲线,但振幅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努力。

比如两个八字相同的人会在相同的年份发财或破财,但发财和破财的大小则完全取决于

个人的努力和决策水平。

二、命运是可以改变的,虽然很难,但只要有决心,就可以做到。

如官司纠纷,牢狱之灾,身体疾病,甚至是意外伤害都可以通过修身养性而得到

改善或根除。

三、不要过分的依赖预测,更不要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预测上,

这是一种懒汉思想。正确的预测能指明前进的方向,但最后的成功一定

取决于自身的努力!